首页 > 隐私

隐私

  • 百家厂商的「技术觉醒」:隐私计算,将是下一个「IntelInside」

    滴滴在美“低调”上市之后,国家网信办的安全审查接踵而至,数据主权和安全的决心不言而喻。长久以来,互联网平台和用户之间似乎达成某种共识:享受免费服务,就应该提供数据。而这种共识,也带来信息泄露的风险。去年,关于数据隐私保护的监管进程像被按下了快进键。多项法案陆续出台,要求企业在数据应用过程中使用脱敏、

  • 微软AI新工具Recall被吐槽:简直就是“隐私噩梦”

    在科技公司间人工智能产品的角逐中,隐私问题正成为用户热议的话题。上周微软在发布会上,宣布计划在其即将发布的Copilot+个人电脑上推出一款名为Recall的工具,然而该工具在宣布后不久就收到了不少的负面评价。根据介绍,该工具每隔几秒钟就会为客户的电脑截图一次,在默认情况下记录用户在Windows中

  • 生成式人工智能新规今日实施:不得侵害他人信息隐私

    8月15日消息,今年7月,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称《办法》)。根据《办法》第二十四条内容,这一人工智能新规,从今天(8月15日)起,正式执行。据悉,出台《办法》,既是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重要要

  • WPS滥用隐私惹争议,人民锐评:红线已划,需严格遵守

    “我们将对您主动上传的文档材料,在采取脱敏处理后作为AI训练的基础材料使用”……近日,办公软件WPS在其隐私政策中的表述被质疑滥用用户隐私,引发关注。随后,其官方向用户致歉,并承诺用户文档不会被用于人工智能训练目的。类似现象不是孤例,今年早些时候,一款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摄影软件“妙鸭相机”,也因存

  • AI手机市场渗透率提升伴生隐私风险加剧

    DeepSeek大模型的火爆掀起新一轮合作热潮,华为、荣耀等国内厂商陆续宣布接入,为手机产业注入一剂强心针。沿着这一新现象回溯,2023年起,从苹果到三星等手机厂商都已争相推出AI手机。手机“AI化”趋势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AI手机里,我们看到了一种近乎“全自动生活”的可能:一句指令可以点咖啡、

  • 【CISPA张阳分享】量化机器学习模型的隐私风险

    IEEE x ATECIEEE x ATEC科技思享会是由专业技术学会IEEE与前沿科技探索社区ATEC联合主办的技术沙龙。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分享前沿探索和技术实践,助力数字化发展。在万物互联的大数据时代,数据链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大数据极大便利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另一方面,数据的海量化也

  • 办公软件滥用隐私?AI训练要守住底线

    办公软件滥用隐私?AI训练要守住底线“我们将对您主动上传的文档材料,在采取脱敏处理后作为AI训练的基础材料使用”……近日,办公软件WPS在其隐私政策中的表述被质疑滥用用户隐私,引发关注。随后,其官方向用户致歉,并承诺用户文档不会被用于人工智能训练目的。类似现象不是孤例,今年早些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