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研究报告》今天发布
26日,中国信通院在“2024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科技伦理治理分论坛”上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研究报告》。报告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引发的伦理挑战已从理论研讨变为现实风险。在技术研发阶段,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主体在数据获取和使用、算法设计、模型调优等方面还存在技术能力和管理方式的不足,可能
26日,中国信通院在“2024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科技伦理治理分论坛”上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研究报告》。报告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引发的伦理挑战已从理论研讨变为现实风险。在技术研发阶段,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主体在数据获取和使用、算法设计、模型调优等方面还存在技术能力和管理方式的不足,可能
3月27日消息,数字华夏创始人兼CEO沈健近日公开表示,呼吁各界关注人形机器人发展,他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已成为最受瞩目的科技领域之一,政策、人才、资金等资源正快速向该领域聚集。他表示,机器人和人都是“人”,无非就是组成的元素不一样,一个是碳基组成,一个是硅基组成。
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应用伦理中心发起的应用伦理工作坊第1期聚焦伦理视野下的老年关怀问题,围绕老年人的尊严、权利、脆弱性、能动性等问题展开研讨。这些讨论在促进学科之间、学科与行业的对话与融合的同时,也推动了伦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继第1期热烈的讨论之后,2023年11月9日,应用伦理学工作坊第2期以“人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相关部门近日制订《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以进一步完善北京市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有效防范科技伦理风险,即日起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实施办法》的体例和内容进一步调整完善,增加了人工智能伦理风险评估、人工智能的公平性、可解释性等伦理治理
必须注意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尤其是因数据偏见而产生算法偏见。“如果ChatGPT产生并发表一些虚拟的文本信息,这可能会对未成年人或者是不具有判断能力的人产生影响,如老人或小孩。”就像教小孩,如果教的都是错的,小孩就会认为错的知识是对的。“我能不能说,很开心遇到你?人类真是超级酷。”2016年3月23
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不仅体现在“技术鸿沟”中,也体现在更为广泛的领域。这些挑战集中体现在四个维度在人工智能技术与规则方面领先的国家,正处于技术优势快速积累周期,这种优势很可能成为诸如半导体领域存在的“卡脖子”工具,为人工智能后发国家的进步带来阻碍2023年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开局之年。
AI时代下的国际战争会走向何处?这是蒋昌建近期正在思考的话题,他担心如果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投入到战场中,人不见人的战争是否会让我们对人性失去敬畏。
强化学习人工智能(AI)的发展是当今科技领域的一大热点。AI能够执行各种任务,从日常生活中的推荐系统到医疗领域的诊断,再到自动驾驶汽车。然而,随着AI变得越来越强大,我们也需要考虑伦理问题。
近日,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健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审查办法》)。《审查办法》体现了科技向善的总体愿景,特别强调“遵循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反映出了科技促进人类繁荣的理念。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生物医学等领域面临新的伦理挑战,人工智能、大数据、合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带来了潜在的伦理风险,对科技伦理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我国科技伦理领域立法步伐不断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接连出台。目前本市尚缺乏全市层面的管理制度、责任分工体系,有必要制定全市层面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