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的“垃圾科学”正侵蚀谷歌学术平台
瑞典布罗斯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在一项最新研究中警告称:无论是从社会知识层面,还是从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度来看,人工智能(AI)生成的研究都已构成一种威胁。他们最近在文献索引数据库——谷歌学术平台中发现了上百篇疑似由AI生成的文章。相关研究报告13日发表在哈佛肯尼迪学院《错误信息评论》期刊上。谷歌学术平台中发
瑞典布罗斯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在一项最新研究中警告称:无论是从社会知识层面,还是从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度来看,人工智能(AI)生成的研究都已构成一种威胁。他们最近在文献索引数据库——谷歌学术平台中发现了上百篇疑似由AI生成的文章。相关研究报告13日发表在哈佛肯尼迪学院《错误信息评论》期刊上。谷歌学术平台中发
谷歌搜索的效果是否已经今不如昔?
垃圾分类中的人工智能
在发布 467 天后,Ai Pin 将在 10 天后终止服务,这个曾在风口浪尖上的 AI 新硬件被光速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Ai Pin 的制造商 Humane 被惠普以 1.16 亿美元收购,主要包括软件、技术人员以及 300 多项专利。如果你不幸拥有一台 Ai Pin,请务必提前将个人数据下载保
风风火火的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他又跃入公众的视线。“打开方式”依旧是熟悉的配方——骂人。我们先来看下Linus怒怼的名场面:而这一次的“受害者”,是来自谷歌的一位程序员,Steven Rostedt。而且他并非是随随便便的一位开发者,用网友的话来说“也算是大佬了”。
耗时两年,谷歌用强化学习打造23个机器人来帮助垃圾分类,它们可以在办公室里游走捡垃圾,把分错类的垃圾放到正确的地方。但在未来,它们还能帮你叠被子、洗碗、取外卖。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当下及未来最热门的领域之一。基于人工智能的各种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正在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最近,中外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提醒人们警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一个关键挑战:到2030年,其产生的电子废弃物将快速增长,并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重要影响。《自然—计算科学》发表了一篇由中国科学家
(YMG全媒体记者 杨春娜 通讯员 付俊亮 邹波 摄影报道)刷脸,开门,扔垃圾,在福山区银座广场小区,一座垃圾分类智能AI环保屋,让垃圾分类变得有趣起来。“每次扔垃圾,小孙子都抢着刷脸开门,不清楚怎么分类的时候,还有语音提醒。”前来扔垃圾的居民孙桂芝笑着为智能小屋点赞。福山区银座广场小区共有居民家庭
2日讯,近年来,人工智能(AI)加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AI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汪鹏等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测算显示,2020年至2030年,生成式AI带来的电子废弃物可能激增近1000倍。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计算科学
为进一步方便市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重庆两江新区人和街道万紫山社区撤除原来的垃圾桶,推行定时定点投放,规划了5个由铁皮垃圾箱组成的定时定点投放点,和1座封闭式的24小时开放的“绿色智能环保站”。“绿色智能环保站”长啥样?里面有啥特别之处?这座“绿色智能环保站”,看起来像24小时自助银行,里面分类设置了